貼圖、程式等,版主可任意修改或刪除,轉貼文章請多用連結,一天 (00:00-23:59) 請只開一個話題,請大家合作,謝謝。04/21/2018 22:21:25 意見庫存 |
外獨會意見交流 |
||
---|---|---|
歷史的真相往往令人唏噓 |
http://www.baike.com/wiki/%E9%99%88%E7%82%AF%E6%98%8E
陳炯明政治主張為“聯省自治”制省憲,效美國憲法之聯邦體制,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官方歷史觀點一直認為陳炯明的“聯省自治”承認北洋政府國體的統治現狀,實質仍會導致變相軍閥割據。亦有人認為他是中國聯邦憲政的實踐者。 潘采夫在《陳炯明:悲傷的烏托邦 》一文做了詳細介紹。 歷史學家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課本里的陳炯明,是以一個亂臣賊子的面目出現的,作為反動孫中山的可恥下場,來教育一代代天真的小孩。無論國民黨史還是共產黨史,都將陳炯明描繪成一個軍閥,一個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個炮轟總統府的劊子手,他的所謂貢獻,總是被一筆草草帶過 折戟沉沙鐵未銷,時間總能磨洗出一些真相,將近一百年過去了,隨著史料的發現,以及意識形態的鬆動,陳炯明對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他的自治理想與實驗,他與孫中山的恩怨是非,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人們才發現,這是又一位被湮沒的辛亥元勳。 1925年,孫中山逝世,陳炯明曾手撰一副輓聯:“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 ” 1933年9月,陳炯明去世之時,香港《工商日報》評價道:“國民黨死了一個敵人,中國死了一個好人。 1909年畢業以後,陳炯明任廣東諮議局議員,提出了《革除衙署積弊案》、《廢除就地正法案》、《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案》、《禁絕一切賭博案》等提案。這些提案顯示出了陳炯明深受烏托邦思想的影響,“自治”也成為一生追求並踐行的理想。 1909年,陳炯明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11年3月,他參加了黃花崗起義。 1913年,陳炯明參加二次革命失敗,陳炯明流亡到新加坡,當時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並且要求黨員畫押宣誓效忠孫中山個人,陳炯明第一次表現出了他對孫中山的不從,拒絕宣誓效忠參加中華革命黨。 1916年,陳炯明回到廣東發動起義,參加討袁的護法運動,任閩粵軍總司令,佔領了閩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在這個不大的地盤上,陳炯明開始了他自治實驗,那是中國一百年來最重要的烏托邦中的一個。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陳炯明流亡香港,結識了比自己小6歲的精神導師,就是信仰安那其主義的劉師复。安那其主義就是無政府主義, 宗旨是無政府、無宗教、無家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百姓互助合作,沒有貧窮,也沒有剝削。劉師复的描繪,和陳炯明的自治理念不謀而合,也成為漳州新政的根本思想。 在那位劉師复的影響下,陳炯明構築了他的“自治”“聯省”“聯邦”三大步驟,他以後的政治生涯,都是圍繞這三大步驟緊密相關,他與孫中山的決裂,也源於“自治還是革命”這一路線的衝突。 安那其主義 在閩南二十六縣這個小小的“閩南護法區”,陳炯明究竟做了些什麼呢? 安那其與聯邦 在《中國統一芻議》裡,炯明解釋他所建議的『聯治民主制』如下: 何謂聯治民主制。簡言之,即聯鄉治區,聯區治縣,聯縣治省,聯省治國是也。折言之,即全國政治組織,以業治為經,域治為緯,組成五級政制。自鄉治以上,各級構成分子均以區域職業兩種團體為基本單位,其順序則以鄉自治為基礎。由此基礎,層建而上之,則為區、為縣、為省、為國是也 著名教育家美國教授杜威(John Dewey)於1919—1921年間在中國講學兩年後,曾稱讚陳說: 「他(指炯明)在一個以做官而得享受豪華生活為報酬的國家裡,過著極度儉樸的生活」。 〔中國評論,1:4:195,1921年10月〕 2008年的共產黨《國家歷史》雜誌比較集中地整理了陳炯明的施政內容,抄錄如下:他建設了第一座鋼筋水泥橋樑、第一條四車道石板馬路、第一個現代公園、第一片城鄉公路網、第一家銀行,還建設了貧民工藝廠、迎賓大旅館,在公園的門口,豎著高大的石碑,四面分別篆刻著“博愛、自有、平等、互助。” 陳炯明的一個大手筆,是在農村設立現代學堂,做到“一鄉一校”。他禁絕了私塾,設立師範學校、普通中學、工讀學校、平民夜校、婦女家政講習所。 1920年又增辦了女子師範講習所、女子工讀學校,當年就設立半夜學校90餘所。 192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發給華盛頓的一份報告中,稱“陳氏……施行各種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極佳,結果人民都感滿意。這令中國人看到,事可辦成,不必需要過度辛勞和重稅。”他還特別提到了漳州寬廣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園、公共菜市場、屠宰場、河堤以及漳廈公路。 在陳炯明卓絕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國的首善之區,閩南26縣成為“模范小中國”,被時人譽為“閩南的蘇俄”。陳炯明也聲名遠播,成為中國的政治明星,也成為廣東百姓的翹首盼望的救星。因此,陳炯明才能以弱勝強,一舉蕩平廣東全境。 陳炯明走出漳州,進入廣州,他的自治路線圖到了第二步——“聯省”,更大的藍圖已經展開,只待陳炯明大手描繪,但他不幸的遇到了孫中山。 陳炯明在全省92個縣推行自治,到了1921年,全省各縣推行民選縣長、縣議員完成,廣東省議會通過《廣東省憲法草案》,聲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陳炯明還邀請陳獨秀到廣東主持教育全局,創立公辦教育,實行免費教育,私立教育也大為發展。 1921年,陳炯明創立中國城市史上第一個建制市——廣州市,並設了財政、公安、工務、教育、公用和衛生局長。廣州還開始籌辦市政紀念圖書館、第一公園、公共兒童遊戲場、公共體育場、美術學校,舉行體育運動會,美術展覽,安裝馬路電燈,還建築了新式住宅小區。每天有上千名清道夫打掃街道,疏通溝渠,還挨家挨戶派發宣傳衛生的小冊子。 廣東全省總商會成立了,廣東經濟調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成立。陳炯明還頒布了禁煙令,讓廣州數十年的煙、賭大害絕跡。 讓人目不暇給的新政,讓廣東成為全國最開放、最民主的省份, 陳炯明的治理天才,得到了全國的承認。當時的人甚至將陳獨秀、胡適、陳炯明並稱為新文化運動的三大領袖,陳炯明以他的健行,將新文化運動的成果化為了現實,直到孫中山進入廣東。 孫中山進廣州,先對陳炯明承諾,“粵事由陳君主持,中山回粵不過回复前日被逐之顏面。
|
Record ID: 1511978139 | From: 美國 |
廣東百姓你們應該宣告獨立於世界!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1 | From: 美國 |
>>>後來,孫中山賄賂地方軍閥攻打廣州,陳炯明避戰而走。
所讀過的蔣介石在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其中吹噓蔣介石率領黃浦軍校學生東爭,打敗陳炯明。 事實上是蘇聯的顧問帶著蘇聯的軍人 大砲轟擊惠州城,陳炯明只能無奈的出亡香港。 當年823砲戰也是歷史重演;日本人的白團指揮著台灣人的從員,打退了八路的共產黨。 結果是蔣介石的雞團搶功吹氣,它們英勇尾大!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2 | From: 美國 |
其實,從聯省自治進入聯邦是熙那進入民主社會最好的方式
可惜....................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3 | From: 美國 |
不涉及“颠覆国家政权罪”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4 | From: 美國 |
聯省自治放在正常國家看,就是程度不同的地方自治
秦始皇以次的皇帝一人中央集權 集錢、 行政區域 科舉洗腦獨裁 殘暴國家特色,一應俱全 中國人繼續等吧 反倒是現在的台灣、 莫名其妙的中央集權 集錢體制, 五州二廳地方自治最適當治理區域規模,退步回日本領台初期鎮壓盜匪時期的二十廳 民進黨入賊窟廟堂,集權 集錢的國民黨化體制很習慣了 柯文哲的跋扈無知,不就是縮影嗎?天龍國的形成是 國民黨一歩一歩形成的。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5 | From: 台灣 |
R002 >> "當年823砲戰也是歷史重演;日本人的白團指揮著台灣人的從員,打退了八路的共產黨。"
應該是金門古寧頭之役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6 | From: 台灣 |
R002 >> "當年823砲戰也是歷史重演;日本人的白團指揮著台灣人的從員,打退了八路的共產黨。"
沒有這回事。 而且還因侵吞「安家費」起內鬨。 白團唯一的貢獻就是建議蔣介石仿慰安婦搞八三么。 若按日本根本博的戰法,讓共軍登陸再炸船,則歷史已經改寫: 因為當時是約莫半夜12:00前後開打,這是因為兵分三路,接戰時間點不一。 而當時ROC空軍無夜戰能力,無法出動。 共軍原打算是三分之一先遣,登陸後立即返航再增援。 最後ROC空軍的轟炸機因天候關係,遲至早上9:00從台灣起飛(戰鬥機8:00)。 這當中靠的就是李良榮將軍的戰車群攻擊戰術,不是什麼日本獨有的什麼戰法(日本人根本不會用戰車,何況是美式裝備)。 而空軍也沒有「密接支援」在勞聲寰將軍指揮下,不惜抗命採「戰場阻絕」壓制共軍炮火與炸沉擬增援船隻(衝上岸的都擱淺,最後由爆破大隊炸毀)。 結果被蔣介石撤職查辦,李將軍更慘,先是以「備戰不力」調職,退伍後因參加葬禮車禍死於馬來西亞。 因李將軍是福建閩南人,傳聞可能取代蔣。 現在,在皇民與日本吹捧下,功勞歸給蔣介石的白團。 真是「歷史的真相往往令人唏噓、、、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7 | From: 台灣 |
補充007:
>退伍後因參加葬禮車禍死於馬來西亞 應該是移民馬來西亞,參加葬禮死於車禍。 若為蔣介石暗殺,則做為戰車戰的第1把好手,是很大的諷刺與羞辱。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8 | From: 台灣 |
台獨拿共產黨抹黑孫蔣的宣傳文章,到處亂貼,其行徑與匪諜無異了! |
Record ID: 1511978139R009 | From: 台灣 |
成也坦克'敗也坦克!老蔣外省賊寇在支那四年間給共匪用大日本帝國97改坦克功臣號打的有如落水狗一樣狼狽逃竄'''''
連累中華民國吃裡扒外的外省軍公教逃難族群有如喪家之犬逃到金馬蕞爾鬼島'甚至厚顏讓日本的台灣民眾收容'''' 若是共匪也能把大日本帝國的功臣號登陸金馬的話!!!支那國的敗軍降將也好意思自吹古寧頭勝仗??? |
Record ID: 1511978139R010 | From: 台灣 |
>給共匪用大日本帝國97改坦克功臣號打的有如落水狗一樣狼狽逃竄'''''
歷史 早期的功臣號 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的1945年10月,解放軍在中國東北瀋陽的日軍兵工廠找到兩輛九七式改坦克,九七式改的炮塔重新設計並改以一式炮作為主要武裝,此兩輛九七式改被稱為101號和102號,當時還帶走了一批日本技術人員,但後來他們叛變而且破壞了101號,只有102號安全進入解放軍控制區,同年12月1日,解放軍第一支坦克隊「東北特縱坦克大隊」在瀋陽馬家灣子成立,全隊共有30人但只有一輛坦克,就是那輛102號。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當時解放軍的坦克部隊已進展成為「東北戰車團」,當中的主力就是20餘輛日製九七式改,1948年錦州戰役期間,102號坦克一馬當先衝破國軍防線為解放軍步兵開路,故在戰役勝利後駕駛員董來扶和機槍手吳佩龍被記「一等功」,102號坦克也被稱為「功臣號坦克」。 之後功臣號參加了瀋陽戰役和天津戰役,1949年2月3日,功臣號坦克開入北平(北京),同年10月1日,功臣號坦克作為開國大典坦克第一方隊的領隊駛過天安門廣場。 隨著中國出兵介入朝鮮戰爭而接收蘇聯製坦克,日本製坦克退居二線作為訓練坦克,1959年功臣號退役並進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9F%E8%87%A3%E8%99%9F%E5%9D%A6%E5%85%8B ========================================================================================== 白癡 |
Record ID: 1511978139R011 | From: 台灣 |
將來歷史如何定位陳炯明? 個人贊同吳佩孚寫給他的輓聯
|
Record ID: 1511978139R012 | From: 美國 |
補充011:
在本人的欄:你媽比下面較好''''' 在這邊變成:給共匪用大日本帝國97改坦克功臣號打的有如落水狗一樣狼狽逃竄''''' (相關資料,則是已經查了便貼上而已。) 所以送給白癡二字。 |
Record ID: 1511978139R013 | From: 台灣 |
借1下欄
武侵台灣的時刻 |
Record ID: 1511978139R014 | From: 美國 |
再借1下欄
中国外交官对美国国会的举动发出威胁! |
Record ID: 1511978139R015 | From: 美國 |